寶寶吃過導致過敏的食物后幾分鐘到2小時之內出現,出現蕁麻疹或腫脹、慢性濕疹、或呼吸問題。有時候癥狀會反映在消化道,寶寶可能會嘔吐或腹瀉。也有的過敏屬于遲發型過敏反應,則需要幾小時或1天后,乃至2-3周后才會發生癥狀
以下便是寶寶過敏所表現出來的癥狀,而皮膚癥狀(濕疹)、腸胃癥狀(腹瀉)這兩種便是1歲以內寶寶過敏表現出來最為普遍的過敏癥狀。
皮膚癥狀:濕疹,丘疹,皮疹,唇周/眼瞼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胃腸道癥狀:持續哎吐、腹瀉,便秘,痙攣,血便,無故拒奶等
呼吸系統癥狀 :氣喘,頻繁咳嗽,流涕等
鼻部癥狀:鼻塞,流鼻涕,打噴嚏
眼部問題:眼睛癢或發紅
整體焦慮:頻繁哭鬧,睡眠不足,煩躁不安,生長遲緩
如果小寶寶在進食某些食物后發生以上癥狀,媽媽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1、食物過敏信號:寶寶吃過導致過敏的食物后幾分鐘到2小時之內出現,出現蕁麻疹或腫脹、慢性濕疹、或呼吸問題。有時候癥狀會反映在消化道,寶寶可能會嘔吐或腹瀉。也有的過敏屬于遲發型過敏反應,則需要幾小時或1天后,乃至2-3周后才會發生癥狀。如果小寶寶在進食某些食物后發生以上癥狀,媽媽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2、找出過敏真兇:以下食物是最易造成寶寶過敏,媽媽們可要小心給寶寶食用。
蛋白質類:如魚、蝦、貝類、雞、鴨、蛋、豆制品、牛奶等。
淀粉類:面粉或米類制作的食物、各種堅果、蠶豆等。
蔬菜類:莧菜、灰菜、土豆、萵筍、蘑菇等。
水果類:最多見的是菠蘿。因為菠蘿中含有的一種菠蘿蛋白酶,會使個別小寶寶在吃了菠蘿后發生過敏,從而發生消化道的變態反應。還有就是芒果,孩子吃芒果以后口周會發紅,出現過敏性皮疹。
3、如何正確找出寶寶食物過敏的“罪魁禍首”:
第一步:消除法
從寶寶最常吃的食物中,選出最可疑的過敏原,如乳制品、花生醬、玉米、大豆等。然后開始查找工作,乳制品是最常見的過敏原,所以,如果你沒有發現其他值得懷疑的食物,可以從乳制品開始,不過要消去乳制品并不容易,因為許多好吃的食物都是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冰湛淋等,牛奶里的蛋白質是最常見的過敏原。連續兩星期不要讓寶寶吃這些可疑食物,并記錄下你的觀察。如果你沒有觀察到任何變化,再開始試下一樣可疑的過敏原,直到你認為可疑的食物都試驗過。
第二步:再次試驗
當找到過敏的罪魁禍首時,為確定癥狀的消失不是巧合,可以用漸進、少量的方式,讓寶寶再吃這些食物,每3或4天增加一點分量,看看過敏癥狀是否會再度出現。
第三步:快速除敏法
如果你的寶寶非常容易過敏,你就要采用快速減輕這些癥狀的方法了:把你認為可疑的食物,從寶寶的飲食中同時消除,連續1個星期,或直到你看到癥狀改善為止。接著每星期恢復一種食物,看看過敏癥狀是否會再度出現。如果出現,該項食物就得從寶寶的飲食中消除至少4個月,然后再慢慢以少量方式恢復。
第四步:做記錄
分別記錄下寶寶吃的可疑食物、寶寶的癥狀、停掉該食物的反應等,這樣既方便您掌握寶寶的情況,就是帶寶寶看醫生時也有備無患。
注意:不推薦過敏原檢測來查出過敏食物。過敏原檢測包括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IgE檢測,這兩種檢測手段都是只針對IgE介導的過敏而言的,而很多種類的過敏比如特異性皮炎(濕疹)、胃腸病是IgE-非IgE聯合介導的類型,單純的依賴這兩種手段不一定能查出過敏的“元兇”;
并且對于1歲以內的小寶寶或或過敏癥狀短于6個月的嬰幼兒,不建議家長們為其進行過敏原檢測。
4、就醫信號:如果寶寶出現呼吸問題、面部或嘴唇腫脹,或者進食后出現嚴重嘔吐或腹瀉,你應該立刻撥打急救電話。嚴重的過敏反應絕對不能耽擱。你寶寶的呼吸道可能會在幾分鐘之內完全堵塞,所以這時候可能送急診都來不及了,你必須馬上叫急救人員來現場。
寶寶奶粉過敏,是指嬰幼兒在食用配方奶粉的過程中,由于腸道不能很好的分解吸收奶粉中的大分子而引起的一種過敏反應,一般是對奶粉中的牛奶蛋白過敏。
奶粉過敏會引起嬰兒皮膚、消化以及呼吸等各方面的問題,而且這些癥狀會導致寶寶身體不適、營養不良。如果不能及時準確處理,往往對寶寶健康有很大的威脅。
教育小孩不要搔抓疙瘩
寶寶食物過敏會表現于皮膚上長濕疹,經常身上長癢疙瘩,這個時候家長一定督促小孩不要搔抓,否則只會引起情況的加重,愛動的小孩最好戴個手套加以保護
避免絲毛制品等衣物
平時要給孩子穿松軟、寬大的棉織品或細軟布料的內衣,避免穿化纖織物,而且內、外衣均要忌羊毛織物以及絨線衣衫。嬰兒的尿布應勤洗勤換。
口服防過敏的藥物,海拉明糖漿或撲爾敏
可給患兒口服0.2%的苯海拉明糖漿,給藥的劑量應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2毫克計算,每天分3~4次服用。也可給患兒口服撲爾敏,給藥劑量按每天每公斤體重0.35毫克計算,每天分3~4次服用。
外擦糖皮質激素類軟膏
對面積不大、病情較輕的濕疹,可在患處涂擦糖皮質激素類軟膏(如皮炎平軟膏、復方地塞米松霜等),但由于此類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而且不宜涂擦得太厚
注意:未經醫生許可勿亂給小兒涂藥,如用之不當,會使濕疹加重。
避免過敏食物
飲食方面,盡量找出“過敏源”如懷疑牛奶過敏,可把牛多煮一些時間;如對蛋白過敏可單食蛋黃,母乳暫時不要食蛋、蝦、蟹等食物;但要多吃一些含植物油豐富的食物,因不飽和脂肪酸經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可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面這正是嬰兒濕疹的病理基礎。
保持適宜的室溫,空氣清新
應保持適宜的室溫,因為室溫過高會使濕疹的瘙癢感加重,室內不使用填充式家具(如布藝沙發),而使用木制家具或皮革沙發,填充式玩具必須選擇可洗滌的類型,在室內無法通風的情況下,可使用高效空氣凈化器驅除空氣中的過敏原及微小的污染物。
小寶寶“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
如果寶寶過敏的癥狀不是特別嚴重,倒也不必將母乳完全否定。其實,可以試試“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畢竟,母乳還是對寶寶最有益的食品。不過,奶粉選擇大有講究,一定要選擇“低敏奶粉”!等到寶寶長大一些,腸道功能逐步完善后,可以試著逐漸過渡到普通奶粉。若是寶寶有濕疹的話,可以給寶寶擦一點紫草膏,也能讓寶寶舒服點!
小寶寶采取“戒敏”喂養
如果寶寶過敏癥狀嚴重,尤其是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的,就要“戒敏”了。簡單點說,可以選擇“無敏”奶粉,即游離氨基酸奶粉。先給寶寶食用4~8周,如果過敏有好轉,可以試著過渡到含益生元組合的深度水解蛋白奶粉;4~12周后,逐漸再過渡到含有益生元組合的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不過,具體方案一定要遵照醫囑去做。
小寶寶堅持母乳喂養六個月
孩子出生后盡早吸吮媽媽乳房,不僅是為獲取乳汁,更主要是通過吸吮乳房獲取需氧菌和乳管內厭氧菌營造嬰兒腸道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建立可避免早期因腸道滲漏引起的過敏,還可通過腸道促進人體免疫功能發育。
注意:哺乳期間,媽媽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小寶寶不要過早添加配方奶粉
過早添加配方奶會破壞寶寶的免疫系統,原因是,寶寶剛剛出生,腸道內的正常菌群還沒有建立,此時添加配方奶粉屬于異性蛋白,而腸道內還沒有產生消化這種異性蛋白的酶,此時,作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就可能將這種異性蛋白視為很危險的“異己” 成分,產生過激反應,這種過激反應就是過敏。
不要過早添加輔食
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被動”添加一些吃的東西,常見的是各種補充劑,比如鈣劑。這些食物,都要在腸道內消化。但在腸道內的各種消化酶還沒有產生之前,這些食物很容易被免疫系統視為“外來入侵物”,從而采取過激的排除異己手段,導致過敏反應。
開始添加輔食要循序漸進
出生后第一年的飲食要以低過敏的食物為主,同時輔食添加不宜過早。每周逐步給寶寶增加一種新食物,從蔬菜、米飯、谷類食品、水果開始,添加固體食物時,量要少,品種以單項為宜。過敏體質的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可稍晚些,推遲到6~8個月時再添加,蛋和魚在18個月大以后再添加
少用消毒劑
很多父母認為細菌是敵人,把細菌滅得越徹底,人體就越健康。所以家里大量使用消毒劑,結果導致寶寶周圍的環境過于干凈,不僅有害的病菌沒有了,有益的細菌也被殺死了。寶寶接觸不到細菌,腸道內的菌群就很難建立,這就直接導致腸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整個身體免疫功能的發育,進而導致過敏的出現。
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不分好壞,把細菌統統殺掉。如果過量使用抗生素,同樣會破壞腸道內正常菌群的建立,從而影響免疫系統的成熟。
給孩子添加食物前,認真閱讀說明書
很多營養補充劑,你仔細閱讀一下說明書,就知道它的成分有多復雜。
對食物進行深加工減少過敏原的含量
通過對食品進行深加工,去除、破壞或者減少食物中過敏原的含量,也是一個簡單的方法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